雙薪家庭爸爸媽媽苦惱討論小寶寶要送托嬰中心、保母還是由爺爺奶奶照顧
新手爸媽討論小寶寶要交給爺爺奶奶照顧、送托嬰中心,還是找保母托育

托嬰中心vs保母 新生兒一級戰區,該怎麼選?

托嬰中心 保母 雙薪家庭 — 這三個詞,幾乎是每個新手爸媽最常掛在嘴邊的育兒課題。雙薪家庭要怎麼選擇托嬰中心或保母?除了費用考量,還關係到孩子成長和爸媽的生活品質。我自己就是在懷孕後才發現,托嬰中心與保母名額,竟然得在孕期就要先準備好。

孩子的托育名額,竟然在懷孕前就要先準備好。

為什麼要提早準備?如果你剛好住在人口成長快、生育率高的地區,托嬰與保母資源會變得非常搶手。像是台中北屯區、新竹竹北、新北林口、桃園桃園區,這些地方近年人口快速成長,新生兒數量自然增加,托育需求也暴增。1

最簡單的判斷方式有兩種

1.查人口成長數據。人口成長快的地方,托育資源幾乎是熱門戰區。

2.直接問當地幼兒園或托嬰中心。抽籤機率與候補時間,就是最真實的指標。

我的經驗:熱門保母&托嬰中心名額緊張

保母卡位時機

我的兩個孩子都是在給保母媽媽托育,在政府體系中,準公共保母有名額限制

  • 最多只能照顧四位孩子

所以,小寶寶的名額特別有限。

我在懷第二胎時,就立刻通知了照顧大女兒的保母,希望孩子出生後也能繼續托育。但實際情況是,我的預產期在五月,而她當時已經照顧兩位兩歲以下的嬰兒,合約都還很長,我的預產期後她也根本沒有新生兒名額。最後還是透過她的介紹,才找到另一位好友保母,順利敲定托育安排。

托嬰中心的卡位時機與差異

托嬰中心的區分

我大約粗淺分享我所知的托嬰系統,台灣的托嬰中心大致可以分為三種:

  1. 公立/非營利
  2. 準公共(私立配合政府制度)
  3. 純私立

公立與非營利:出生後憑戶口申請抽籤
準公共/私立體系:懷孕階段就可以預約參觀、排隊登記。

台灣托育方式與補助比較(2025 最新)

根據台灣現行政策,不同托育方式的費用與補助差異如下:

托育類型是否有政府補助補助後月費(約略)補助機制說明
準公共保母✅ 有$3,000–$5,000保母與政府簽約,費用透明,由地方政府補助保母
私人保母(無簽約)❌ 無$15,000–$25,000家長可領「育兒津貼」$5,000 元/月(自行照顧補助)
準公共托嬰中心✅ 有$3,000–$5,000機構與政府簽約,由中央補助托育費用
公立/非營利托嬰中心✅ 有$3,000–$5,000由政府與機構共管,收費較低且有補助
私立托嬰中心(未簽約)❌ 無$9,000–$25,000無政府補助,收費較高,部分可報稅申報幼兒特別扣除額

嬰兒也需要「雙語」托嬰?

常有人質疑:「嬰兒階段只是托育,真的需要全美或雙語嗎?」其實不是指雙語,有些有獨特理念的教學環境其實在幼稚園階段入學也是很熱門。例如:蒙氏、全美語、華德福。

如果家長已經屬意未來要進入特定幼兒園(例如兩歲起的幼幼班),許多園所會優先錄取自家托嬰中心的孩子。

因此,若想確保後續銜接順利,選擇相對應的托嬰中心,也是一個「卡位策略」。

這讓我更確信一件事:就算提早通知,也不一定能馬上卡到合適的小寶寶名額。


如何找到可靠的托育資源?

  1. 地方社群與臉書社團例如「台中大小事」、「桃園大小事」,爸媽會分享托嬰機構或保母的真實心得。
  2. 在地親子群組像「XX區爸爸媽媽交流天地」這類 LINE 群,可以即時蒐集經驗,詢問前輩爸媽意見。
  3. 官方資訊上「幼園通」查詢托嬰中心是否有裁罰紀錄,透明又安心。
  4. 保母挑選建議透過當地保母協會媒合,再搭配朋友或網友的實際推薦。

我自己的標準是:除了要有協會認證或無裁罰紀錄,最好還有可信的口碑分享,才會真正放心。

結論:不著急,愈早準備了解,愈能安心

在「新生兒一級戰區」裡,托嬰與保母名額真的是一位難求。托嬰與幼稚園經常是綁再一起思考的,現在我大寶也面臨幼稚園的選擇,但這次我就比較有經驗,因為要一起送二寶到保母家,所以我追求的是同一條路直線距離,要非常近,口碑好,溫柔教養。

最後大寶選的一間有符合預期的學校,近期準備就讀,但是這學校比較特殊是吃蛋奶素,而且教學法跟傳統教室授課也有差別,爸媽一開始也有點疑慮,但參觀兩次後我們對學校教育也很有信心,所以決定就讀。

我的建議是:

  • 懷孕初期就開始做功課,因為每人偏好不同
  • 多參觀、多比較,提前了解居住地托嬰中心與保母狀況
  • 有喜歡的可以提早卡位,避免手忙腳亂

這樣,才能真正安心待產,把焦點放在迎接寶寶的到來。

Comments

No comments yet. Why don’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?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